一、顺次考量

本轮前两篇分别是宛城之战的相关人物张绣、典韦,本篇打算和大家聊一聊该事件的另一位相关人物,胡车儿,该人或为宛城之战的真正导火索,我将在本文最后部分尝试分析。

胡车儿盗戟

二、游戏中相关数据

(一)特技

胡车儿的特技是与张闿、笮融、眭固相同的“掠夺”,效果为“击破敌方部队时,有机会获得敌将道具”,喜欢收集宝物玩家的最爱。

三国志11胡车儿基础面板

(二)基础属性

五维之和为181,五维相当于小号典韦,武力突出达到二流水平,但其他属性可以忽略不计。

统率26,纵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及各类史料,胡车儿均只在宛城之战出场一次,是典型的一次性快餐工具人,三国乱世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如果没有宛城之战,没有曹操,甚至不会留下“胡车儿”这个名字,没办评价其统帅能力。

武力82,《三国演义》称那湖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异人也。唯一对胡车儿留下只言片语的史料《傅子》称胡车儿勇冠其(张绣)军』,如果真能背负五百斤,武力想来不弱,至少在张绣的账下是首屈一指。但其武力也必然远低于典韦,一是如果胡车儿能和典韦差不多,没有必要使用偷典韦武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二是昨天的典韦篇曾介绍,《三国志》中记载,典韦陪同曹操会见张绣及其部下时,典韦持大斧怒视张绣及其诸将士,导致直至酒宴结束,张绣等人都不敢抬头看典韦,作为张绣的亲信,胡车儿也肯定参加了这场宴席,他行不行已见分晓。

本期互动问答来了: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勇冠其(张绣)军』,那么他的武艺怎么也要高于范疆张达吧,而典韦之勇与张飞比,也不过在伯仲之间,为什么胡车儿没有像范疆张达一样趁典韦酣睡,直接了断了他,而是仅仅偷其双戟。两个事件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智力41,同统帅部分,不太好分析。

政Z 2,全武将倒数第三,仅高于李傕1、张闿1(劫杀曹操父亲者)。

魅力30,同统帅部分,不太好分析。如果以今天的角度看,一位力气大,跑的又快如神行太保的人,蛮有趣的、也蛮神奇的,应该有点魅力。PS:目前我所知道的步兵行军神话是由我中国工农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创造,在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一日奔袭山路240华里,仍与文学、艺术作品中胡车儿的日行700里有较大差距。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三)兵种适性

枪兵C,戟兵B,弩兵C,骑兵B,兵器C,水军C

(四)性格情义

胡车儿在三国志11中性格设定为刚胆,情义为普通,野心,对待汉室的态度为无视

(五)人物关系

亲爱武将:无。

厌恶武将:无。

(一)三国志11游戏形象

游戏中,二流物理,其余属性过低,拥有个特殊的“掠夺”特技,该特技虽然无法改变战场,但可以作为收集游戏中宝物的快捷渠道。综合评分3颗星。

(二)历史和文学作品形象

文学作品中,其盗典韦武器的桥段在元代杂剧中已经出现,并非罗贯中先生原创,该桥段并未在史料中出现,其作为工具人仅在宛城之战登场,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缩影。

在晋人编纂的《傅子》中这样记载了宛城之战的起因——曹操私下赠金给张绣亲信胡车儿,被张绣解读为收买刺杀自己的信号,成为反叛诱因之一。

我认为这个记载存在疑点,一是动机可疑,曹操若真欲刺杀张绣,拉拢其亲信虽合理,但以曹操之智,在张绣初降、局势未稳时贸然行动,风险极高。二是此时威震张绣全军的典韦就在宛城,直接交由典韦刺杀,甚至于曹操宴请张秀军将领时,即可由典韦宛城,似乎没必要拉拢胡车儿动手(也可能为稳定张绣军将士军心,由张绣军内部人动手,可降低不良影响)。三是《三国志》成书早于《傅子》,《三国志》中宛城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纳张济妻子为妾,这个事由比曹操拉拢张绣亲信可难听多了,陈寿既然能将此事记入书中,说明该事件在当时已经广为人知,可信度极高。因此,我更倾向于《三国志》的记载,起因为曹操纳人妻为妾,退一步讲,我倾向于两个原因共同造成的张绣反叛,而不是《傅子》记载的这个原因。

(三)影视剧及其他游戏形象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胡车儿剧照

胡车儿其他游戏立绘

戏曲中的胡车儿

大家别忘了本期互动问答: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勇冠其(张绣)军』,那么他的武艺怎么也要高于范疆、张达吧,而典韦之勇与张飞比,也不过在伯仲之间,为什么胡车儿没有像范疆、张达一样趁典韦酣睡,直接了断了他,而是仅仅偷其双戟。两个事件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